昨日上午,沈阳市沈北新区一小区内,有居民高搭灵棚举办葬礼,灵棚和哀乐声引起了部分居民的不满。 北国网、辽沈晚报首席记者 赵永平 摄
老人去世了,在家里摆三天灵堂,高搭灵棚,使用带电动制冷系统的棺材,雇佣音响的喇叭乐队……
昨日,沈阳沈北一小区,“旧风俗”惹来居民投诉:都住楼了,离市区就10分钟的车程,咋还这么办葬礼呢?
民俗学家称,即使政府部门积极引导,一些民俗的改变也是漫长的过程。
居民报警:小区里棺材、哀乐扰民
富城俪景嘉园位于沈北新区道义北大街124号。昨日上午10时,小区的1号楼下,搭着灵棚,灵棚外摆着花圈,灵棚里供着遗像,系孝带的男女从居民楼进进出出,一支乐队不时地奏起哀乐。
因为天热,棺材下面使用了电动制冷系统;为了隆重,乐队使用音箱扩大音量。这个现代技术支持的旧风俗,让小区部分居民头疼不已。
小区居民刘先生家有新生婴儿,妻子正在坐月子。刘先生说,哀乐用高音喇叭播放,已经吹了两天,居民实在受不了,而且,棺材和灵棚就在小区进出车道位置上,花圈冲着居民楼放着,有居民报警,道义派出所警察来了,哀乐就停了,警察走了,哀乐照样吹。
还有一位居民称,自己家的小孩子,出门时都不敢从这边走,说“害怕那儿”,他认为棺材放在小区里不合适。
逝者家属:这是风俗 不办让人笑话
去世的这位老人姓牛,前天早上5时多没的。记者和老人家属聊起这件事时,哀乐突然响起,声音很大,说话得用手拢着嘴,把嘴凑到对方耳边才能听清楚。
老人儿媳妇说:“俺们是农村人,这是个回迁户和商品房混住的小区,住了很多上楼的农村人,风俗就这样,人去世了,不办丧事,让人笑话,我们也无奈,我也知道干扰别人,一直让他们小声点,记者同志,你看我让他们再小声点行不?”
她说,租用电动制冷的棺材,要五六百,乐队和其他的,要五六千,农村有人专门干这个,一条龙服务,“农村都是平房,吹吹打打也不影响别人,现在这高楼都拢音,所以声音大,我叫他们小声点,我们到今天晚上7点半就完事了。”
物业和民警:考虑家属情绪 只能劝
辽沈晚报记者来到小区物业,物业值班是一位女士,一听这事赶忙说:“我们也挺无奈的,昨天就有人投诉,都去好几回了。”
这位女士说,刚开始的时候,棺材就放在1号楼和2号楼之间的路上,小区出车都不方便,后来物业去了几次,好说歹说,把棺材移到一号楼下面了,把道路让了出来,然后物业又去几次,让他们小声点,物业又得考虑家属悲伤的情绪,谁能和死去的人过不去呢?好在这家就要出殡了。
道义派出所的一位民警说,这种事总能遇到,只能劝说疏导,还得尊重悲痛的亲属,咱们向正确方向引导,让他控制下音量,也不能做太过分的事。
深度分析
小区里吹吹打打葬礼每年两三次
专家:移风易俗需政府慢慢引导
因为小区是回迁房和商品房混搭,在物业采访时,记者就问:“是不是以前也出现过这样的葬礼呢? ”
物业值班的女士想了想说,一年两三次吧。
记者正和物业聊这件事,有个小伙来物业办门卡。小伙插话说:“这还住着一些市里的人,有些小区全部是回迁楼,老头老太太多,你看吧,三天两头就吹打一通。 ”
怎么办呢? “互相理解呗,还能咋办呢? ”小伙说。
辽宁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教授杨太说,搭灵棚摆棺材,是旧的社会风俗,现在有个别人还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办丧事,对这个问题,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教育疏导,一方面街坊邻居也应该相互谅解,办丧事的别放哀乐影响邻居休息,邻居也将心比心,理解一下他们丧失亲人的痛苦。
杨太说,移风易俗是个漫长的过程,比如说“烧纸钱”这个风俗,以前总说不让再烧了,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,纸钱还是年年有人烧,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,而且需要政府部门慢慢地引导。辽沈晚报首席记者 赵永平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