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寒衣节?
每年农历十月初一,谓之“十月朝”,又称“祭祖节”。为送寒衣节。 亦称冥阴节,这一天,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,谓之送寒衣。与春季的清明节,秋季的中元节,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“鬼节”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,这一天,人们要焚烧五色纸,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,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。十月一,烧寒衣,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,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。 同时,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,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。
寒衣节为什么烧寒衣
《洛阳市志》第十七卷载:农历十月一俗称‘鬼节’又称寒衣节。
一年四季,往复循环,农历十月,秋去冬来。十月初一,冷空气来袭,人们在裹上厚棉袄的同时,想起死去的亲人也该添加衣裳了,于是买来五色纸糊制成寒衣,焚烧后送往阴曹地府,供那里的鬼魂御寒,名曰“十月一,烧寒衣”——在洛阳,此话得强调一个“儿”话音,叫“十月一儿,烧寒衣儿”。
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,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。
相传,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,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,面向全国“招聘”务工人员(工资是不够糊口的,生路是基本没有的),修筑万里长城。所有青年男子,只要有胳膊有腿儿,一律免试上岗。实在不愿上岗者,可选择自杀或被杀罢工。
孟姜女的老公范杞梁年轻力壮,不幸也被抽中壮丁。当时,两人才成婚不久,正是如胶似漆的好光景,闻此噩耗,如雷轰顶。奈何王命难违,夫妻俩只得抱头痛哭一场,依依分别。
范杞梁被征调走后,孟姜女的公婆思儿心切,积郁成疾,双双亡故。撇下孟姜女一人,孤苦伶仃,举目无亲,于是决定去找丈夫。她不知道范杞梁具体在何处,只知道他在北方修长城,便抱上为他缝制的一套棉衣,一路向北走。
这样连走了几个月,干粮吃完了,盘缠也花完了,孟姜女沿街乞讨,终于在农历十月初一来到了长城脚下。可是眼前除了新修的长城,就是荒草中堆积的累累白骨,哪有半个人影?此情此景,令孟姜女心灰意冷。她明白,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已经死了,于是瘫坐在地,对着长城大哭起来。那哭声感天动地,竟把长城震塌了一大段。塌下来的城墙中,赫然有成堆的白骨。孟姜女认定,丈夫的尸首肯定就在这些白骨之中,便把给丈夫做的那套棉衣摆在地上,想焚烧了祭奠亡夫。正待点火,忽又想起地下那么多的冤魂,若要把丈夫的棉衣抢走就麻烦了。于是,她抓了一把灰土,在棉衣周围撒了个圆圈,以警告那些孤魂野鬼:这是俺老公的领地,你们且莫来抢。
圈好领地,孟姜女点着棉衣,边哭边祷告:“老公呀,你死得好惨!天冷了,你把这身儿衣裳换上吧!”她的泪已经流干了,眼里流出的是血。这血滴在别的白骨上一滑而过,落到离她*近、*完整的一具白骨上,却像是不愿意走了,径直渗入骨中。孟姜女心想,这肯定是俺夫君的遗骨,于是就将它与灰烬一起掩埋,之后抚坟痛哭,晕厥在地,终与其夫死在了一起。
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故事传到民间,百姓深受感动。此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,众人便焚化寒衣,代孟姜女祭奠亡夫。此风日盛,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。
还有一种说法,认为“十月一,烧寒衣”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。
据不完全可靠消息,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,乃是造纸术的**人——蔡伦的大嫂。
这位大嫂芳名慧娘,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,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。蔡莫是个急性子,工夫还没学到家,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,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,乏人问津,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。
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,慧娘灵机一动,想出了个鬼主意。
一天深夜,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。邻居们吓得不轻,次日一早,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,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。只见当屋一口棺材,蔡莫一边哭诉,一边烧纸。烧着烧着,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,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:“开门!快开门!我回来了!”众人呆若木鸡,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,上前打开了棺盖。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,可不是慧娘是谁?
那慧娘摇头晃脑,高声唱道: “阳间钱路通四海,纸在阴间是钱财,不是丈夫把钱烧,谁肯放我回家来!”她告诉众人,她死后到了阴间,阎王发配她推磨。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,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——有钱能使鬼推磨啊!她又拿钱贿赂阎王,阎王就放她回来了。
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,说:“我没给你送钱啊!”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:“那就是钱!在阴间,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。”蔡莫一听,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,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。
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,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!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,纷纷掏钱买纸去烧。一传十,十传百,不出几天,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。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,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,祭奠死者。
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,道具虽有不同(一个是烧棉衣,一个是烧纸钱),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,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。
寒衣节如何烧寒衣
过寒衣节,必不可少的东西有三样:饺子、五色纸、香箔是也。
洛阳话有云:“十月一,油唧唧”,意思是说,十月初一这天,人们要烹炸食品,剁肉、包饺子,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。这些东西油膏肥腻,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、满脸皆是,可不就“油唧唧”了?
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。供品张罗好后,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、香箔备用。五色纸乃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种颜色,薄薄的,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。晌午吃过饭,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,叫齐一家人,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。
到了坟前,焚香点蜡,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,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;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,将五色纸、冥币置于圈内,点火焚烧。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,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、汽车等“奢侈品”,一边烧,一边念叨:“某某呀,你活着时辛苦操劳,死了就好好享福吧,住豪宅,开宝马,风风光光,气死阎王!”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。
还有的人家,在坟头划圆圈时,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。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,以免他们穷极生恶,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。
市区、偃师等地,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,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。待到十月初一这天,瞅着天快黑了,人们抓把土灰,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,然后焚香上供,燃烧纸衣、冥币,祭奠先人。讲究的人家,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,为“游魂路鬼”送寒衣,为的是“鬼有所归,乃不为厉”,贿赂那些流浪鬼,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。
新安县另有讲究: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,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;到家庙祭祖者,还得奏起鼓乐助兴。
烧寒衣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,凡送给死者的衣物、冥币等物,必须焚烧得干干净净,唯有如此,这些阳世的废纸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绫罗绸缎、金银财宝。倘若有一个纸角没有烧尽,那么对不起,你将前功尽弃,你所祭奠的亡人将得不到半分好处。
晋南地区送寒衣时,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,说是为亡者做棉衣、棉被使用。
晋北地区送寒衣时,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、帽、鞋、被种种式样。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,瓦柱分明,门窗俱备。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,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。
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、冥钞诸物,都必须烧焚,只有烧的干干净净,这些阳世的纸张,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、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。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,就前功尽弃、亡人不能使用。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,要特别认真细致。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,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,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。
民间送寒衣时,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,象征布帛类。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,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。
焚烧寒衣,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,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。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。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,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。临县旧日传有一诗:“粘纸成衣费剪裁,凌晨烧去化灰埃。御寒泉台果否用?但闻悲声顺耳来!”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,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。
儿女们守孝,穿三年孝服。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。
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,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。
民间在十月一日,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,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。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,让儿女、丈夫换季。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,不适宜穿棉,也要督促儿女、丈夫试穿一下,图个吉利。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、烟筒。安装完毕后,还要试着生一下火,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。
十月一日,妇女忌出行。民间改善生活,山区兴吃荞面、莜面。
寒衣节记载
“(十月)朔日,剪楮为寒衣焚墓,为“寒衣节”。”
————河北〈万全县志〉,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
“十月朔,俗称十月朝。人无贫寒,皆祭其先,多烧冥衣之属,谓之“烧衣节”。”
————胡朴安〈中华全国风俗志〉
“(十月)初一日,谓之“鬼节”,各家祭扫祖茔,并以五色纸剪制衣裤,用纸袱盛之,上书祖先名号,下书年月日、后裔某某谨奉,照式制若干份,焚于墓前,或焚于在门前,取其子孙为先祖添衣之意。”
————河北〈张北县志〉,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
“城市内外,于九月下旬,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,以备十月朔日献烧。”
————孟元老〈东京梦化录〉
“十月朔。..。..。士民家祭祖扫墓,如中元仪。晚夕于缄书冥楮,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,于门外奠而焚之,曰“送寒衣”。”
————清潘荣〈帝京岁时纪胜〉
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。旧时,祭墓、烧纸钱和纸衣(彩纸剪成),表示给亡者送衣物、钱币。今民间仍上坟烧纸。——引自河北《河间县志》
寒衣节风俗传统
十月一日,为送寒衣节。
这一天,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,谓之送寒衣。与春季的清明节,秋季的中元节,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“鬼节”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,这一天,人们要焚烧五色纸,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,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。十月一,烧寒衣,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,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。
同时,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,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。
过寒衣节,必不可少的东西有三样:饺子、五色纸、香箔是也。
洛阳话有云:“十月一,油唧唧”,意思是说,十月初一这天,人们要烹炸食品,剁肉、包饺子,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。这些东西油膏肥腻,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、满脸皆是,可不就“油唧唧”了?
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。供品张罗好后,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、香箔备用。五色纸乃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种颜色,薄薄的,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。晌午吃过饭,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,叫齐一家人,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。
到了坟前,焚香点蜡,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,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;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,将五色纸、冥币置于圈内,点火焚烧。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,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、汽车等“奢侈品”,一边烧,一边念叨:“某某呀,你活着时辛苦操劳,死了就好好享福吧,住豪宅,开宝马,风风光光,气死阎王!”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。
还有的人家,在坟头划圆圈时,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。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,以免他们穷极生恶,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。
市区、偃师等地,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,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。待到十月初一这天,瞅着天快黑了,人们抓把土灰,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,然后焚香上供,燃烧纸衣、冥币,祭奠先人。讲究的人家,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,为“游魂路鬼”送寒衣,为的是“鬼有所归,乃不为厉”,贿赂那些流浪鬼,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。
|